八、回顾东阳中学的管理:穷读书+军队化
在外拓分部读完初中一年级
在外拓分部读完初中一年级,我们就进入东阳中学的主校区。开始过着全校初中部与高中部全体学生统一管理的生活学习模式。
图书馆
主校区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图书馆,随着我们阅读能力的提高,我们对小人书(连环图画)阅览室不怎么感兴趣。我们开始借各种大人看的小说。最引人兴趣的是中国四大名著: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。此后我也看完赵树理的《小二黑结婚》、《李有才板话》、《三里湾》,还有《孙中山传》、《民国演义》。还有国外翻译的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、《牛虻》、高尔基的《我的童年》、《我的母亲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。还有中国著名作家《鲁迅选集》、《矛盾选集》和巴金的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等著作。由于我周六与周日不回家,我有充分的时间阅读,大大地提高了我的书面理解能力,提高我写作文的兴趣。
食堂与宿舍
我们的食堂是离开主校区约有400公尺路的一个大祠堂,可以容纳我们初中部、高中部合计近1000人的同时用餐。每一个方桌可坐8人,8人中选一个桌长,负责安排值日生。值日生负责分菜与分饭。用餐前事先由厨房师傅把一桶饭和一大盆菜放在方桌上。由值日生负责分菜与分饭,全部饭菜可以全部分光为止,如果吃不饱,不能再添加了。对于初中部和女生是吃得饱的,但是对高中部的大个子是营养不足的。因为每人每月只交伙食费只有6元,因此影响青年学生的发育是肯定地。尤其是我连周六与周日也不回家,整个学期在中学里吃大锅饭的人,营养明显不足。我初中毕业投考军校因体重不合格而没有录取,我投考大学时体检体重也不超过100斤,明显地反映出我们是在穷读书。我们的宿舍离开主校区也很远,也有300公尺的路。我们为了学习、吃饭、住宿三点之间天天、顿顿餐在跑步,又加上体育课的运动与参加义务劳动的消耗,从嘴里吃进去营养是普遍地不足的。而当时的共产党政府和学校为了接纳这么多的初中生与高中生入学,也只能够在如此艰苦条件下读书。广大的老师、学生、学生的家长,对于这种艰苦状况是毫无怨言,他们认为有书读,再艰苦也是幸福的。东阳人民与东阳中学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,每年培养出近150名的初中生与150名的高中生。而且一批学生毕业了,又有新的一批新生考试加入东阳中学的行列。在东阳县东阳中学在教育上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。
夜自修
在东阳中学的六年,我们住校生的夜自修,班主任老师始终管理着我们。一般周一至周五的5个晚上,我住校生在教室里都围在一个电灯泡下,做作业或看书,直到晚上9点钟,学校统一敲熄灯中,我们才离开教室,回宿舍睡觉。在东阳中学我们住校生的学习成绩,平均值要比走读生的成绩好。原因有如下3个:(1)住校生自学时间比走读生多,走读生回家要花费许多走路时间;(2)我们住校生,一起进行夜自修,有互相交流的机会,一些难题通过互相讨论,也就顺利解决了;(3)住校生是在班主任管理下,进行自修学习,一个小孩在由监督情况下,学习的自觉性比较高,而无人监督下,因为小孩总是贪玩。
班主任管理下军事化的生活规则
住校生规定早上6点钟摇铃起床洗脸刷牙,6点半就集中在操场上升旗,然后做广播体操。7点钟就开始吃早饭,8点钟就开始上课,一直到12点吃午饭。下午1点半开始听下午的课。5点半就开始吃晚饭。6点半以后就开始夜自修,做作业,直至9点,教室开始熄灯。学生回宿舍洗脸洗脚准备睡觉。初中一年级班主任老师经常视察学生的夜自修与学生晚上就寝情况。住校生基本上从周一至周六中午,基本上在老师和班主任管理下,过着军事式的生活。对于走读生而言,下午放学回家以后,是交给家长管理。对第二天早上的广播操,走读生是不参加的,只需早上8点钟准时入教室上课即可的。
穷读书
刚刚解放的东阳,共产党政府大力提倡让应届小学毕业生就读初中。我们在1951年东阳县就有上千名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部。很多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都是来自农村的,家境虽比较穷,政府鼓励他们读书。省教育厅与县教育局也在条件比较极艰苦情况下,创造适当条件让孩子们能上中学。如校舍不够,就租用附近的祠堂做教室、餐厅、宿舍。我的东阳中学除校本部具有的正规校舍以外,租有5~6处祠堂或其他公共场所做学生食堂、宿舍,教室等用途。
男女学生的比例
在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中,女生比例很少。那时在高中部还有无女生的班级,我们把这种班级称为“和尚班”。这说明在解放初的东阳农村,大多数女孩还是得不到文化教育的机会。家长认为,女孩子长大以后,总是嫁出去的,还是把钱省下来,仅给自己的男孩子读书用。随着共产党政府中,出现许多具有文化的女干部,并深入农村工作,她们在农村中的活动,使得家长们看到,女孩子长大了以后,也可以如同这些女干部一样的。因此家长们开始改变观念,不能让自己的女孩吃亏,要给自己的女孩子读书了。因此随着共产党政府强调男女平等的政策宣传的大形势下,东阳县的小学、中学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很快地达到一比一。
赤脚
我在初中读书时,大部分同学在4~10月份期间都是赤脚的。原因是为了给爸爸妈妈省双鞋,4~10月天气暖和,赤脚是没有关系的。晚上上床以前,在池塘边把脚洗干净,套上鞋,就上床睡觉了。第二天一起床,又赤着脚去吃早饭、进教室上课。甚至于学校开运动会跑短、中、长跑也都赤脚。直到高年级以后才有所改善,赤脚的同学少了。原因是解放后,各个家庭生活上有所改善了。此外父母、老师、同学自己也觉得赤脚不雅观,有损文人的面子。老师也根据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,提出要求:进校门要穿鞋,不许赤脚,也不许穿拖鞋。
不文明穿着状态以及逐步改善
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初中男生,大多年龄是13岁左右,均来自农村,身体发育状态比较差。在天热的季节,我们往往上身只穿一件背心,下身只穿一条衬裤,又赤着脚,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课堂上课。学校和老师对于这种状况,在解放初是不加干涉与阻扰的。但是随着社会的安定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老师、家长、学生把穿着如此穷相的状态也有所改善。规定男学生在教室里上身要穿衬衫、下身要穿西式长裤或短裤,脚上要穿鞋而不是拖鞋。而对于女生来说,无需强调这些规矩,因为所有女生不管天多热,她们总是上身穿着衬衫,下身穿着裙子、西装短裤或长裤、脚上穿着袜子和鞋。在我的印象里,班级50个学生中,大约有10位女生,女生在一年级要比我们男生发育的快,长得比较高。我们是按照身高矮编排座位,我是最瘦小的一个,我的位子总是第一位,排在教室的左手第一个位子。女生好像是我的姐姐一样,都排在我的后头。随着整个社会和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,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下,我们的不文明穿衣状态逐步地有所改善。我们整个班级在班主任的倡导和家长的支持下,我们男生们在最热的夏天上身穿衬衫,下身穿西装长裤或短裤,脚上穿袜子和鞋。
“华佗无奈小虫何”
毛泽东老人家在《送瘟神》的七言律诗中说“绿水青山枉自多,华佗无奈小虫何”。这诗句描写了我们那个年代,中国大多数贫苦农村家庭与成员的恶劣卫生环境的生活。当我回忆起“苍蝇、蚊子、虱子、臭虫、跳蚤、螨虫”这小虫子如何侵犯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景时,我的汗毛都会竖立起来的。特别当周末别的同学都回家,仅仅我们几个人住在上百人床位的大宿舍里时,原来我们上百人分别负责接受这些小虫子叮咬吸血的,在它们闻到我的几个人气味,都纷纷地朝着我们几个人来进攻吸血叮咬,我如何奈何得了啊!对于这些小虫而言,它们生命力是如此之强,我们人类是消灭不了它们的,但是如何使我们人类免受其侵犯是应该可以做到这一场“革命”,自从我独立生活起,我就为这场“革命”进行了不懈努力。首先我写信给父母,给我无论如何要买一顶帐子,挡住空中飞来的虫子。尽管我的帐子外有嗡嗡的叫声,帐子上还洒有飞来小虫的粪便与撒下的虫卵,但是它们咬不住我的身体了。但是那些爬行的虱子、臭虫、跳蚤、螨虫仍然无孔不入地钻进我的床位、衣服、头发弄里,特别是跳高能手“跳蚤”随时可以跳进我们的床位、衣服、被子。它们可以躲藏在衣缝、木床和房间的木缝,雌雄交配产卵孵化成虫,一代又一代地骚扰着我们。而且在卫生条件极差的农村,几乎每家每人都有这些小虫附着在身,在社交活动中人员交往中,这些小虫也跟着带来带去,互相传来传去,因此这是一场全社会的“革命”。学校作为集体,买来了消毒药水与喷雾器,往教室、宿舍、阴沟喷洒,也确实很有用处,但是需要经常的喷洒。我作为自己一个人,如何从个人出发,免受它们的侵犯,我需要把头发剃光,以免它们在我的头发弄里躲藏着并洒卵留种。其次我经常把衣服用滚烫的开水泡,既烫死成虫,也烫死其散在衣服中的卵,使它们的卵失去孵化成虫的能力。此外经常洗澡与勤换干净的衣服,因为这些小虫子,是依赖皮肤的污渍而生存并乘机吸我们血液的,又向我们血液吐进毒素让我们身体发痒发炎的。班级中任何一个人有这些小虫子,就会带到其他人身上,因此这是一场全民的持久战。我经常地要用滚烫的开水,泡浸我自己的衣服。对一不能够下水的棉花毯与棉袄,我在夏季热烈的太阳下,暴晒几日,让虫子与它们的虫卵烤死。在夏天,我们可以到东阳江或池塘里游泳与洗澡,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。在冬天,在高中时班级选我做了生活委员以后,我们给学校方写过一个建立简易浴室的的建议。我们的建议是在学校的空地上建立平房,内用木板隔成小间,每一小间,装上一个隔板,搁板上可以放置一个下方安装一个水龙头木桶,水龙头一开就可以出水洗澡。我们要洗澡的人,可以向学校租用水桶并买到热水,我们自己调制合适温度的温水,灌入搁板上的木桶中,启开水龙头,这就是一个简便的淋浴装置。我们的建议得到校方采纳,使我们在寒冷的冬天,还可以洗到热水澡。使我们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。然而整个东阳县的居民与农村的农民,洗澡卫生条件的改变,要到上个世纪80、90年代,整个县的所有村庄通上了电、自来水设备建设好、太阳能热水设备与天然气热水器的普及化以后,才使得整个县的人民,随时可以洗澡,使这个县的全部人民,基本上免除了以上小虫的无奈攻击。正如毛泽东《送瘟神》诗中最后两句所说:“借问瘟神欲何往,纸船明烛照天烧”。这一场“华佗无奈小虫何”的革命战争,东阳人民坚持了40~50年持久战,终于获得的胜利。现在东阳人民已经基本上免除了以上小虫的困扰。
厕所
当我进入东阳中学读初中时,不论是初中分部或校本部,厕所的臭气是远远可以闻到的。特别是附近的农民,来校掏粪作为肥料运走粪便时,那时的臭味更加突出。然而对我来说,是完全适应的。原因是我的家乡的情形比东阳中学的情景更糟糕。因为每个农户有一个粪坑,有的坑上有批护,有的坑上没有批护,光着屁股在光天化日下拉屎拉尿。我家门口,一打开门就是邻居的几个粪坑。而在东阳中学的厕所,至少是设在一间屋里,而且马桶座位有矮小的和高大的两种。在初中一年级我的个子是很小的,我可以坐矮小马桶座位上拉屎,我很习惯东阳中学的六年厕所情况及其使用,因为古语云:“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”。反过来可以说:“入厕所,久而也不闻其臭”。直至我高中毕业,考入上海市大学读书时,享受无臭的抽水马桶的厕所以后,特别是文革以后访问欧洲与美洲的大学与社会以后,我深深地感到,中国的农村乡镇将面临着一场厕所与粪便处理的工程“革命”,这场革命在东阳已经在上个世纪的80、90年代已经开始,并推动着全农村与乡镇的所有家庭、旅社、饭店、学校的可持续的“革命”与进步,这是一场中国境内环境科学的深远“大战”,中国在上个世纪80、90年代以来至今,其政府与人民正在进行这场“大战”。我相信这一“大战”中国的政府与人民必胜。
总伙食费
在“外拓”校分部时,我们是用自己的米,放在自己的饭碗里并加好水,放进一个大蒸笼,由厨房师傅给我们蒸成熟饭。我们离开外拓分部,并入主校区以后,我们的一天三餐就全部由学校包了。每个学生每月交6元伙食费,就可以享受每天三顿的伙食,而且周二与周五的中餐,有荤菜,可能是猪肉或鱼肉。平均一天三餐的伙食费合计只有两角钱。在东阳中学读书时,正大门外有小摊贩,5分钱可以买到一大堆熟花生,甚至小摊贩也允许1分钱的底线也可以出卖适当的花生。虽然如此的便宜,我在东阳中学从来没有买过零食充饥,因为口袋里没有钱,我的费用一下子在开学报到时需要交齐,而且应该交的费用,在开学通知书上写的明明白白,我的父亲也就给我这个数,因此口袋里确实没有钱了。
学生自己组织的小卖部
这个小卖部由学校后勤部门协助采购的常用文具用品,如笔记本、信封、信纸、邮票、蓝墨水、毛笔等,以进货价出卖给学生的,由学生会组织学生业余轮流值班负责经营。我记得,自己在这儿买过东西;也曾经值过班,卖过东西。每天的结账由后勤部门派人来清点货物与卖出东西收进的金额。每样东西价格有后勤部门人士标明价格。学生向后勤部门老师交班时,要做到银货相符。学校如此做,是为了让学生节省时间,就可以买到最便宜的有关文具。东阳中学的领导处处体现了如何鼓励穷人子女进中学读书,如何处处为每位同学着想。现在回忆起这些事,似乎是与陶渊明写的“桃花源记”相似,但是我是过来人,这是真的情景。
东阳江
我的东阳中学时代,需要往北走20分钟的乡村小路,就到达东阳江。那时的东阳江可以说是没有江岸的。发大水时可以充满整个江床,大水满到那儿的地方就是江床,整个江床宽度可以有50至100公尺。在干水期则另一回事,江床是圆石与黄沙铺着的,热天如果赤脚走上这些圆石与黄沙,双脚会烫的难以忍受的。其水流区的宽度可以只有约10公尺宽。水的深浅不一,有些区域可以近2公尺,有的地方是1-1.5公尺,我们可以进入适当深度的流水区,进行洗澡与学习游泳。我们那个年代洗澡与游泳是一回事,洗澡就是游泳,游泳就是洗澡。我们玩好以后,用席子圈起来换下湿的衣服,穿上干的衣服走回学校。天气炎热的季节的周六下午与周日,我们经常到东阳江去玩。水中有大大小小的鱼,水下是圆石与黄沙。洪水期时水是黄黄的,洪水期过几天以后,水就是清清的了。
造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的风气
我们那个中学时期,没有老师会做收学生费用的补课工作。而是强调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,共同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。优秀的学生要帮助其他有困难学生理解与完成作业。周末老师开课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收费是没有的。优秀学生如果拒绝帮助有困难学生,老师要批评教育的,鼓励优秀学生要无私地帮助有困难学生一起进步。
老师的办公室与床
每位老师有一个不大的办公室,内有书架、办公桌椅和床。老师在办公室可以备课、批改作业、累了可以躺在床上休息。我们学生任何时候可以上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。老师可以睡在办公室过夜,也可以回家过夜。很多老师把办公室当作是他的家一样。除了上课以外,老师总是在办公室工作着,很容易找到自己要问问题的老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