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投考东阳中学初中部
我为什么会投考东阳中学初中部
原因有如下几个:(1)我在小学的四年级就考入附近磐安县安文中学初中部,这给我的老师、父母与自己进一步要读中学增加了信心;(2)我的伯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任村长(他故世于在1951年,在6月1日那天下葬的),他希望我能够进一步读书;(3)在东阳中学有我们同村的施伯珠老师,按照辈份我应叫他公公,他是该中学的物理老师。他的女儿施海燕与我曾经是村校的同学,我们是年龄相仿的。如果读东阳中学有如此两个熟人,就不会感觉太孤独;(4)在那个时期,东阳县有多所中学,除东阳中学以外还有多所其他的中学。东阳中学是该县的最好的中学,其独立招生是最早的。如果没有录取于东阳中学,还可以继续参加以后其他中学的招生考试;(5)我的大路“三沅小学”鼓励我们学生首先报考东阳中学。以上原因我与同村的3位小学生通过跋涉遥远路途来报考东阳中学的。
投考东阳中学,步行经过横店镇
1951年的夏季的一天,我们4位(3男1女)来自三沅小学的学生,天还没亮就出发。这天我们要走90华里的路程,到天黑才可能到达东阳县城的(在这一天我们走的路相当于东阳中学大操场250米一圈的跑道要走180圈,而且我们走的是山间或田间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)。我们4人是首次出远门的,走这么长的路,也不知道如何走法。俗语云:路长在嘴边。意思路可用嘴巴问问其他过路人如何走法就知道应该如何走了。我们4人边走边问,我们走的尽是小路,因小路要比大路近得多。我们沿着过路人所指的方向,走啊走,化了很大的力气,我们翻过了一座很陡的称之为“小溪岭”的高岭,下岭后沿着一条小溪,约中午左右就来到了横店镇(如今横店镇已建设称为中国的好莱坞电影城,中国很多电影如《鸦片战争》就在这儿拍摄的。正因为这条小溪,而命名这座山岭为“小溪岭”。这条小溪是汇入横店镇经过的另一条大溪的。该大溪的上游是从磐安县安文镇绕了出来的,大溪绕出来的山岭就称之为“大溪岭”(“小溪岭”与“大溪岭”是当年老百姓所非常普及的两条山路)。横店镇是此大溪与此小溪汇合之处。那时的横店并不热闹的,经营商就在两溪流汇合的小溪的溪滩边上。他们的摊位可以随时拆下搬回家,以预防发大水时冲走他们的摊位及其用具的)。我们在镇上各自买了吃的,再加上我们自己带的麦饼充饥,并喝足水,以供身体为下午行走时出大汗的生理需要。那时是7月小暑季节,我们头戴笠帽,脚穿草鞋,不时地用手巾擦着身上的汗水。横店镇的西南边另有一座孤山,称之为“八面山”(约离开平地有100~200公尺高,山上还有庙。现在已经开发为山上、山下的住房区。估计是因为从八面看去样子是一样的,因而得这个“八面山”的名字)。我们走过了横架在大溪上的多孔石拱桥,桥下流水并不多,露出的石头均已经被流水和沙石磨得球形或椭球形状。我们离开横店镇朝着东北方向走去,八面山的影子就离开我们越来越远,最后就消失在我们的背后了。
找到了东阳中学大门口
我们走了一村又一村,其中经过一段有几百公尺的废旧公路(东阳城区至南马镇的一段公路,据说是日本人侵占东阳时,强迫中国民工修造的,是供日本人军事需要用的。由于此路经过一些山区,山上泥石下坍,该公路某些路面要化很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再可重新使用,当时该公路路面是不能够运行汽车的,况且当时整个县也没有汽车)。我们4人走到一个分叉路口,过路人告诉我们说,我们应该离开公路,沿着此小路走去,只要越过东阳城区之南的“南岭头”,就可到达东阳县城了。我们拖着疲乏的步伐,爬上了“南岭头”,此时已经是傍晚,在岭头上远远地朝东北望去,有一个灯火辉煌区域,行人说这就是我们向往的吴宁镇和东阳中学所在地。目的地已经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见,此时大大地增强了我们最后克服疲乏的信心,乘着天还没完全黑下来,我们加快脚步,赶紧赶路。最后我们从吴宁镇的南门口入城,沿着南街,借着马路边的电灯光,走到南街的尽头,朝东拐入东街,沿着东街找到了靠近小东门的东阳中学门口。
那时东阳中学的主校区与分部
主校区大门朝南开着,门前有“浙江省东阳中学“的大字牌,校门前有一口大水塘,水塘约有400平方米大的面积。从校门口略朝东走几十公尺就是城墙的小东门的门洞。门洞虽在,但已无门,门洞上方的门楼也已经没有,但是拱形的门洞仍完整无缺。整个校区东邻城墙,四周有围墙围着。总面积估计约有120亩(城墙外的操场有60亩,城墙内的校园有60亩)。校园与操场之间已经被学校挖开一个缺口,校园可以从这一缺口直通操场上体育课。整个校园内,有几幢二层楼的土木结构房屋,其中一幢是校部办公楼,另外几幢是教室。校内还有一个池塘,池塘边上有杨柳树。主校区内还有不少平房,是供教师的用房与办公室、学校的医务室、后勤部门用房等。东阳中学那时有一个分部,是寄托在小西门外的一个某姓氏的祠堂里,当地人叫此地为“外拓”。此分部是专门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、住宿、用餐用的。在东阳中学附近(包括本部校区、分部校区、食堂周围、宿舍周围)均有几口池塘,塘边有石板,沿石板有台阶可以走入水中,可以洗衣、洗脸、洗手、洗脚。池塘也是农家养鱼的地方。
考试结束回了家
为了投考东阳中学,我们4人需要在东阳城住3夜。我们是免费被安排在东阳中学学生宿舍里住的。由于在校学生已经放暑假,宿舍里已经没有学生住着。我们各自在男、女宿舍区住下,各自在池塘边用自己带的布巾洗脸、洗脚、抹身。在宿舍里摊开我自己带的席子与被单,呼呼大睡。虽然宿舍里的臭虫、蚊子、跳蚤闻到人气,纷纷过来吸我们的血液,但是我们因为太累,我们却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个晚上。第二天我们拿了自己的照片、报名费、小学毕业证书去校本部办理了报到手续,拿到了准考证,看了自己参加考试的教室与具有自己被安排编号的座位,也赶紧对自己的笔墨作些准备。第三天,正式开始考试,考三门课:语文卷、算术卷、自然地理历史综合卷。上午考两门,下午考一门。当日下午附近的考生考完试就回家了,而我们4人需要再住一个晚上,在第二天行再走90华里路回家乡。我们各自带着沉重的是否被录取的思想负担,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。不久以后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好消息。其他3位同学并没有被录取,并需要继续投考别的中学(他们以后均被录取在附近的湖溪镇南强中学初中部)。东阳中学在该年录取有三个班级的初中生,每班约有50位学生,称之为51年甲、乙、丙三个班(我与施海燕幸运地分配在甲班),合计约有150位初中新生,可以说是该中学有历史以来,招收初中生最多的一年,体现了共产党掌权以后,准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决心。
父母为我筹集入学经费
我的父母为了筹集经费给我上初中,把腌制好与晒干的火腿卖掉。有些村民嘲笑我父母说,儿子长大了,应留在身边,为父母干些活,父母自己享享清福,花钱让儿子去读书是白化钱,读书也是种田,不读书也是种田,反正要种田,还读什么书,还把到嘴边的火腿肉卖掉换成钱,让儿子去读书,是傻瓜,将来一定会后悔的。我的父母回答说,他们做父母的,没有机会读书,现在共产党号召他们让自己的子女去读书,而且已经考进了初中,如果让子女放弃读书,以后真的会后悔的。我的母亲为我准备棉被、衣服、做新的布鞋,还教我如何缝补衣服与被子。我的外婆说,如果初中毕业,给我做一件棉大衣;如果高中读毕业,给我做一套中山装。我的弟弟不说话,他心里想,我将来一定要超过自己的哥哥的。这正中我父亲的心怀:“只要抓好老大,老二自然不甘落后会后来居上的。”由于路途的遥远、所带行李有些重量,除了我的衣服、学习用具、还要带食米(自己吃蒸饭用的米)。加上我平时营养差,发育迟,个子小,父亲亲自挑着我的行李送我去上学。那天我们起了个早,天蒙蒙亮就上路。父亲让我空手走前头,他挑着行李走后头。一则考察我是否记住已经走过的路,二则父亲按照我的速度,紧跟在后头。8月底的早晨,露气雾气迎面扑来,两边的青山随着我们前进的脚步,逐步地往后推移。我们父子俩一边唠唠叨叨地讨论着如何坚持走好这一天路程,我们俩也沉浸在幸福的旅途之中,不知不觉过了一山又一山,过了一村又一村,过了一桥又一桥。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我这一天为我上学的挑担与陪伴。父亲在东阳中学与我一起睡,第二天,他为我交了学费与杂费,他看见老师给我的胸前配戴上“浙江东阳中学”的校徽;第三天一早,他就回家种田去了。从此以后,我这个12岁的矮小个子的男孩,就要开始过着单独的求学生活,开始对我的心理、生活、学习上的独立磨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