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故乡的味道 1-林甘村

林甘村

浙江省中部,是一个丘陵山区,其中有一个村庄,名叫“林甘村”(这是作者的出生地,并在这儿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少年)。从这个村庄的地方志可知,“林甘”两字原名为“岭崗”,意思是这个村附近“多山岭、多山崗”,其四周有很多山岭与山岗,如派坑岭、上宅岭、上芦岭、上马岭、白岩岭岗、风炉堂岗、来龙山岗,来龙山的海拔最高处称之为龙颈尖。由于“岭崗”两字带有山里山气的低俗感,早期该村的文人根据发音的相近性以“林甘”两字取而代之。“林甘村”的名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

ssb2.jpg

1968年大雪中的林甘村,该村房屋依山而造,坐落在来龙山南麓山面上,房屋四周都是农业梯地。

 

该村居民住在来龙山南麓山腰上与山脚下,村前有一条由西往东流的小溪(在此作者把它命名为“林甘溪”,宽约5米,其水系是经钱塘江口的杭州湾流入东海的,该小溪的南北之兩侧,有高山耸立着,其中有溪流这是自然地理的必然规律。该村所有住户房屋就沿着小溪的北岸山腰与山脚展开。该村的中间有一条无名小溪涧(在本书里,作者命名它为“施马涧”),其早先东边住的是施氏居民户为主,西边住的是马氏居民户为主(笔者猜测可能是施、马最早祖宗受封地的界线)。后来随着施、马姓氏之间婚嫁入赘,这种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了,再加上人口的逐步发展,在沿小溪南岸也逐渐开辟新居户点,如此不仅施、马两姓氏造房设户,而且由于外村、外县市、外省市的其他姓氏因婚姻入赘,已经不是仅仅是施、马兩姓的村庄。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,由于一对夫妇只准生一胎,这个村庄的人口得到控制,约有居民户500,总人口约2000人。这个村庄属于东阳县(21新世纪以后设为市)管辖,但是该村与永康、磐安、缙云等县市的地界非常近。在浙江省有钱塘江与瓯江两大水系,这个地区的山脉的水是分别流入如上两个水系的。从这个村庄只需往南翻过派坑岭,也是属于林甘村的属地,这里山上的水流属于瓯江水系,从温州湾进入东海的。杭州湾与温州湾相距约有500公里之远。这真是:山脊两边泉水流,分别流向杭、温州;千里之遥入东海,“龙王”岂知其来头。

 

1949年以前,林甘村虽为一村,在姓氏社会活动上是施、马兩姓分开的,各有施氏、马氏宗祠开展活动。然而该村在1949年共产党政府领导后,政府宣布属于一个自然村进行管理,仅仅设立一个村委会、一个村中共党支部、一个村共青团组织、一个村妇女联合会、一个村儿童团、一个村业余剧团、一个村校(包括小学、初中)、一个村篮球队等组织,施马兩姓的宗族活动就逐渐消失,再加上异姓间婚嫁入赘,现在该村已成为一个“百家姓”的村庄,不过该村的任何一个家庭,都离不开施、马兩姓祖先的遗传基因。如我父亲为施姓、母亲马姓,我们是施马兩姓的典型后裔,像这种情景是很多的,可以说该村的村民之间都是乡里乡亲的,同姓间至今均互称叔伯兄弟,两姓间互称舅公舅母表兄表姐也甚多。这个村庄长期以来过着有点像古代陶渊明写的《桃花源记》的独立生活情景。